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 1954 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创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学校是一所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重庆,校园面积 2804 亩, 包括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学校是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十佳市容整洁单位、重庆市森林校园。拥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两个国家级基地,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幼儿教育教师市级研修培训基地、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汉语国际推广培训基地、中德(重庆)职业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职教师资培训集团、重庆市管乐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市级基地。“重庆旅游学院”、“重庆音乐学院”、“重庆幼儿师范学院”、“重庆特殊教育学院”也依托我校设立。
近60年来,学校始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践行“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构建了了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了“立教无类,育师有道,构建完备教师教育体系,矢志服务巴蜀基础教育”和“修己达德,朋辈互喻,推行‘五自’教育,熔铸学生优秀特质”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基本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三个校区各有 1 个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 226 万册,电子图书24644GB。校园网实现校区全覆盖。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 24000 余人,研究生 2800 余人,成教自考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1500余人,正高职称教师 191人、副高职称教师 445人、博士学位教师 27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 70% ,博士生导师 11 人,硕士生导师 275 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者3 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 19 人、“全国优秀教师” 4 人、“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4 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41 人。
学校现有 17 个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5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8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1 个中职硕士学位授权、 1 个高师硕士学位授权,涵盖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 11个学科门类。拥有 1 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 20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十二五”市级立项建设重点学科、 4 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7 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 个市级创新团队、 1 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有 3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门市级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10个市级教学团队、5 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形成了“通识综合素养 专业理论素养 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了以“三主线”和“六环节”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管理,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近年的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我校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47 项。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 2 项、全国二等奖9项、重庆市一等奖18项、重庆市二等奖52项;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1项、重庆市一等奖 1 项、重庆市 2 等奖 3 项、重庆市成功竞赛奖10 项。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科研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 973 ”和“ 863 ”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96项,省部级项目518项;发表学术论文8683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900余篇。科技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人文社科三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社科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71 项。
学校编辑出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地理教育》、《当代幼教》等学术刊物。其中,《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教育部社科司、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勤学善思,求是致用”的优良学风,推行自我教育,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有在册学生社团 80 个。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等科技文化活动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奖项 206 项。学校连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青马工程”、“五自教育”等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品牌分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学校还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唱读讲传”活动示范基地、重庆市“唱读讲传”活动突出贡献单位。
近60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十万余名各类毕业生。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教育、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重庆市90%的一级示范幼儿园现任园长、50%的重庆主城区小学特级教师、60%的小学骨干教师均为我校毕业生。中科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马志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乡村教师”曹瑾等是我校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把握教育国际化趋势,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马来西亚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卢旺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创办“孔子学院”、“汉语师范学院”。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合作建立“重庆中日交流之窗”。学校是国际聋人高等教育网络组织 (PEN项目 ) 成员。
近年来,贾庆林、习近平、贺国强、刘延东、薄熙来、许嘉璐、韩启德、张梅颖、郑万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学校,指导学校的改革发展。教育部、重庆市主要领导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当前,学校正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的“ 314 总体部署”,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努力奋进!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的前身是 1988 年建立的重庆师范大学儿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 2003 年特殊教育学院成立,它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专业化的特殊教育学院。学院具有强大的研究、学科与社会服务平台: 2000 年建立了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 2001 年招收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2003 年正式建立特殊教育硕士点, 2004 年建立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研究训练基地, 2005 年开始招收特殊教育本科生和听力残疾本科生, 2006 年“特殊教育学”成为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 2007 年建立重庆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基地, 2008 年学院加入国际聋人高等教育网络组织( PEN )。
学院目前拥有教职员工 22 名,其中专任教师 17 人,包括市级教学团队 1 个,教授 4 人,副教授4人,博士后、博士及在读博士 5 人,硕士 12 人。这些教师队伍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2 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1 人,全国先进特殊教育工作者 1 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 1 人,重庆市名师 1 人,重庆市“ 322 重点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 1 人,重庆市中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1 人,重庆市“巴渝新秀” 1 人,学校教学优秀奖获得者 1 人。
经教育部批准,我校 2005 年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专业单考单招的聋人大学生。六年来,已面向重庆、四川、贵州、甘肃、陕西、湖北、广西、宁夏等省市招收了133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的优秀听障青年接受大学本科教育。2012年将面向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湖北、湖南、云南、江西、西藏、广西、新疆等地招收 25 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的优秀听障青年(文理兼收)。
一、专业介绍
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专业下设聋人教师教育与残疾人辅助技术两个方向,以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艺术设计等课程为专业基础,以培养聋人师资与残疾人辅助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此专业不仅填补了国内残疾人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空白,开拓了我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新领域,更将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转化为专业优势,有利于拓宽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途径。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沟通、法律基础、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特殊教育概论、教学活动设计、计算机原理、网页制作、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信息管理学、绘画、动画设计、特殊教育信息检索与运用、三维绘图软件等。
二、报名注意事项
1 .报名时间: 2012 年 2 月 20 日— 3月30日。
2 .报名费:200 元 / 人。
3
.报名方式:通过挂号邮寄或直接到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学生工作办公室报名。 同时,考生必须在生源地(户籍所在地)招生办公室参加高考报名。
4 .报名条件:
(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 2 )持有省、市级残联核准颁发的残疾证,残疾类别必须为“听力残疾”或“听力言语残疾”,残疾等级为一级或二级。
( 3 )符合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除听力与言语外),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不影响所报专业的学习。
( 4 )原则上须为高中(包括普通高中与聋校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入学报到时须查验毕业证原件。
5 .应提交的报名材料:
( 1 )高中毕业证(或应届学生证明)或同等学历复印件。
( 2 )户口复印件、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残疾证复印件。
( 4 )体检表(体检按高中毕业升学要求进行)。
( 5
)考生本人亲自填写、并由考生所在学校签字盖章的报名表(报名表、体检表在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网站http://www.csdjky.com
的“资源下载”
栏目下载,报名表中的考生号是指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报名的 14
位考生号)。
( 6 )一寸免冠彩色照片 4 张。
( 7 )凡考生所交的复印件材料,在考生入学报到时均需查验原件。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的,取消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己承担。
在报名时,考生需认真阅读报名要求,因考生理解有误或疏忽而造成材料不齐或材料不实,报名无效,后果自负。
三、考试时间及科目
根据国家残疾人单考单招相关规定,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为:
时间 |
科目 |
科目 |
2012 年3月31日 |
上午9:00-11:30:语文 |
下午14:00-16:00:数学 |
2012 年 4月 1日 |
上午9:00-11:00:英语 |
下午14:00-16:00:计算机基础(上机考查) |
考试地点 :另行通知
考生报到 :3 月30日下午 3 :00 — 5 :00 ,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报到,报到时领取准考证。
报到地点:重庆师范大学(沙坪坝校区)第二教学楼四楼特殊教育系学生工作办公室。
四、录取及入学安排
凡符合报名条件者,经我校统一复审后参加我校单考单招考试,由我校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根据国家招生政策择优录取。符合生源地招生照顾录取政策的,按政策规定执行。
录取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到我校办理入学手续。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对新生进行全面信息审核和身体检查,对不符合条件以及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将取消入学资格。
五、证书与学位
在规定时间内修满学分,颁发重庆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六、 毕业与就业
毕业生就业按照国家就业政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我院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合格毕业生。
七、其 它
1.收费标准严格按国家及重庆市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2.学生入学后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生活补贴,日常生活费用自理;
3.学校设有奖助学金,特困生可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助学贷款和接受其它资助。
4. 考试报名表、考生体检表,以及考试大纲在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网站http://www.csdjky.com的“资源下载”栏目下载。
5. 请各位考生报名时留下准确的联系电话,如有信息调整,我们将及时电话通知!
八、联系方式
1. 招生咨询电话: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学工办 李老师( 023 )65363068;学校招生办公室 张老师 ( 023 )65911111
2. 报名材料邮寄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 12 号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学生工作办公室 收件人: 李老师 邮 编 : 400047
3. 报名费邮寄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 12 号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
收款人: 喻少芳 邮 编 : 400047